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tiffany

导师珍藏(六)——王老的礼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17 17: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23 21: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滇南 于 2011-4-23 21:53 编辑

回复 1# tiffany 是真的吗,看起来有点像人为的。
发表于 2011-5-22 10: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雅意思佳 于 2011-5-22 10:34 编辑

       穆圣(福安之)说:“归信的人在母腹中已经归信,不信之人在母腹中已经不信。”
       “对于不归信的人,如果天上开了一条路,让他升到天上,他必定说:‘我是饮醉了酒呢?还是中了魔法?’”
        “对于不归信的人来说,即是把太阳放在他的左手,把月亮放在他的右手,他同样不会归信。”

                                                                  见《索哈哈罕迪斯》又见《太乃米兹圣训》、《艾布穆斯林圣训集》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4: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真的
发表于 2011-7-8 1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发表于 2011-7-13 11: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珍贵了!

真是:
真人真事真物件,有情有理有真义。

真是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参悟呢!
发表于 2011-7-20 1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有缘人 于 2011-7-20 11:50 编辑

         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岁华诞,在电视台播出了“我是真的”地下工作者桑善洲也是一个银元挡住了枪子,救了他的性命。是在中国解放战争中还有类似的奇迹,还是偶合,还是出自哪一个原形创作的电视剧?
有谁知道请给答复,万分感激
发表于 2011-7-26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有缘人
不能说情节一样,就是偶合,一名地下工作者一生中遇到被枪击中的机会恐怕只有一次,而刘震寰是一生枪林箭雨中生活的,随时都可能被击中啊!下面是他的资料:
      刘震寰:另一支“回民支队”的英雄传奇
 在沧州,提起“回民支队”,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第一反应会是“马本斋”。的确,作为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始者和领导者,马本斋和他的冀中回民支队一直受到后人的敬仰。但是,在沧州“运东”(运河以东)甚至山东一带,还有一支回民支队曾经在外族入侵之时挺身抗战,并取得了赫赫战功。而这支回民支队的创始者和领导者,就是刘震寰。至今在沧州“运东”一带仍旧流传有众多关于和刘震寰有关的传说。除了民间的口口相传外,刘震寰的事迹也在《中国回回民族史》、《渤海、东北回民支队回忆录》及多名老干部的回忆录中有着详细记载。沧州当地多种与党史有关的出版物中,“刘震寰”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  燕赵都市网驻沧州记者代晴、李家伟 文/图
刘震寰.jpg
 照片上的这个人,脸上的线条硬朗,一双大眼圆睁,即便时光已过数十载,却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目光的坚定顽强。刘震寰,沧县北赵河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从打游击到拉起抗日队伍,他以过人的胆识在沧州大地上书写了一段壮丽篇章。至今在沧州东部一带,仍旧有不少老人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从家乡渤海之滨到北国松花江畔,从南国红河岸边到鸭绿江彼岸的朝鲜战场,建国后转业到大西北的宁夏自治区担任领导职务,刘震寰转战南北,戎马一生,留下许多经典战例和人生传说。而不能否认的是,他在沧州带领着回民支队抗击日寇的人生经历,在他的一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人物访谈:
   
  王军,沧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51岁,刘震寰的外孙。现在正在着手搜集整理刘震寰的有关资料,并已经发表部分作品。埋在一堆书籍和资料里,王军向记者讲起了外公的不平凡一生。而一位面对异族入侵拍案而起,用血与火铸就传奇的铮铮硬汉,就这样越过历史的风烟走近了我们。
                     
“回民抗日的一面旗帜”
   
  记者:刘震寰在抗战史,尤其是我们沧州的抗战史上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
   
  王军:《中国回回民族史》里专门收录有我姥爷刘震寰的传记。在这篇传记里,作者以“回民抗日的一面旗帜”来定位刘震寰的抗战功勋。
   
  1912年,刘震寰出生在沧县北赵河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刘震寰的父亲在他还呀呀学语的时候被官府抓去,以“窝匪”罪砍掉双腿而残疾,母亲在他7岁时贫病而亡。尽管生计艰难,父亲还是送他读了7年书。后因无力供养,刘震寰结束学业,先后到沧县捷地、天津咸水沽等地当学徒。
   
  有史料说,刘震寰尚在捷地当学徒时,就讲究信义,爱打抱不平,经常接济一些穷困的人们,被他的丈人笑称为“穷大手”。当时有不少贫穷回民从事贩盐生意,但当时的“盐局子”骑马持枪严厉镇压。刘震寰听说大堤东的刘子芳搞了一支盐帮手枪队,用来护送和保卫盐帮贩盐,于是赶去相见。刘子芳此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但热情介绍了他的做法,而且还送给刘震寰一支手枪。回到捷地后,刘震寰筹措了一些枪支,组成了捷地回民盐帮队,前往沧县李天木等地贩盐,狠狠打击了盐巡们的嚣张气焰。
   
  1932年,刘震寰回到家乡,在岳父家屠宰牛羊、串街叫卖。这期间他认识了从鄂豫皖苏区回来进行地下斗争的共产党人刘格平。从此,刘震寰的人生有了全新的开始。193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开始后,刘震寰组建起回民抗日武装,频频出击,打了一系列漂亮战斗,歼灭大量敌人。在抗日战争后期,还胜利解放了阳信、惠民、庆云、无棣、黄骅等县城,迫使盐山县的敌人望风而逃。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也从最开始的18个人发展到2600多人。
清真寺里成立回民抗日武装
     记者:刘震寰是怎样建立起回民抗日武装的?
   
  王军:早在1936年,刘震寰就曾制造过当时轰动一时的“沧州事件”。那年4月,刘震寰以回民盐帮队的骨干分子为基本力量,组成了一支小小的武装队伍。当年8月,他们获悉有一支日本武装走私汽车队要在沧盐公路通过,刘震寰率部在沧县旧州附近打了一个伏击,当场击毙日本人一名,缴获一批贵重物资。此事轰动全国,被日本政府大肆宣扬,称为“沧州事件”。国民党政府四处张榜“缉拿刘震寰”。
  1937年9月24日,沧州沦陷。刘震寰重新召集起队伍,投身抗日前线。1938年8月,他指挥队伍在沧县为仵龙堂附近的公路上,一举全歼了护送日军骑兵大佐前往盐山县阅兵的日本骑兵队十余人,击毙日军大佐。据记载,这是抗战时期冀鲁边区击毙的日军职务最高的指挥官。同时缴获步枪、战马等物资。此战迅速轰动了整个津南地区,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而刘震寰也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1938年10月,这支队伍被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番号为“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沧县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二大队”,刘震寰任大队长;1939年6月,部队番号改为津南支队六大队;1940年8月1日,刘震寰奉命抽调了18名富有作战经验的回族干部、战士,在孟村新县镇清真寺的大殿前宣告成立冀鲁边区回民大队;1941年,回民大队已发展到400余人,上级决定将其扩编为冀鲁边军区回民支队(1944年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刘震寰任支队长。
                     
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
   
  记者:刘震寰有哪些经典战例?
   
  王军:回民支队成立前,刘震寰即已带领部队接连取得战斗胜利:指挥罗寨战斗大获全胜;带领两名神枪手夜入虎穴占领捷地铁桥,全俘伪军一个班,缴枪12支;带领4名手枪队员巧占于桥炮楼,全俘伪军一个班;在新县镇附近奇袭日军运送军火的大车……1940年回民支队成立后,刘震寰率领战士连续攻克李天木、大白兔、风化店、旧城等据点,在六口村以100多人打败日伪500多人。
   
  1943年,刘震寰利用内应拔掉姚庄据点。而拔掉辛店据点则充分展示了他的智谋:刘震寰经多方调查后摸清了敌人的活动规律,趁大雾天,战士们化装成给据点送东西的老百姓,顺利通过吊桥,30多名伪军来不及穿衣服就当了俘虏。此外,刘震寰“13名手枪队员吓破敌人胆”的故事也至今流传。那是1942年敌人实施“铁壁合围”后,为了迷惑敌人,刘震寰派出13名手枪队员分组行动,故意到村上打听敌人的驻扎情况,然后还“神秘”地“泄露”军情:八路军正准备大的战斗。结果敌人上当了,赶紧命令各部队坚守据点严加防范,日伪军在这疑神疑鬼中度过了一个多月,而回民支队则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刘震寰指挥的“五日三捷”更是经典战例。1945年5月2日,伪军500多人朝回民支队驻地扑来,刘震寰打了一个伏击战,毙敌10余人,击伤30多;5月3日,敌伪再派500多人扑向郑家口、小刘庄,刘震寰飞兵截击,击溃敌人;5月6日,敌人在感化寺集结待发,刘震寰将敌人包围击溃后,又痛击从青县开出的敌人援军,包括伪团长在内的20多人成了俘虏。
   
  据统计,刘震寰率领回民支队与日伪军作战上千次,毙、俘虏敌伪军数万人。
满门忠烈
   
  记者:在沧州,关于刘震寰颇多传奇性质的传说,其中就包括抗战时期他“满门忠烈”的事迹,您能就此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吗?
   
  王军:回民支队一成立,刘震寰就动员两个弟弟和妻弟、妹夫等亲人参了军。他的大儿子刚刚12岁,就被他送进了军队。
   
  刘震寰的父亲,也就是我的“老姥爷”,虽然双腿残疾,但老人仍旧留下许多传奇般的故事。曾有人在回忆录中提到老人当时有一条小毛驴,颇通人性,只要在炕上一喊,即贴炕站定。我的老姥爷就这样靠这头毛驴行动,腰别手枪,搜集、传送情报。有一次老人被敌人作为人质押进了据点,但老人大骂:“王八羔子们,要杀要剐全凭你们!”,敌人无奈,又怕杀了老人引来刘震寰的报复,只好关了一段时间后把老人放了。此事当时引起很大震动。
   
  刘震寰的妻弟张文凯探亲时被敌人发现,因寡不敌众被捕。敌人找到刘震寰岳父,称你儿子的命就捏在你女婿手里,答应与“皇军”合作就马上放人,哪知也遭到老人严辞拒绝。日寇用尽种种手段折磨张文凯,最后将其残忍杀害。
   
  刘震寰姨母家的表弟“老实刘”逃跑当了土匪。被抓回后很多人出面劝解,但刘震寰坚持军法从事,将其枪决。刘震寰从小丧母,在姨母扶养下长大。姨母闻讯痛不欲生昏厥过去,刘震寰长跪姨母面前求得老人理解。最后,深明大义的老人不但理解了他,而且还将自己另外两个儿子送到了部队,而她的三儿子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刘震寰大义灭亲的高风亮节深深感动了冀鲁边区抗日军民,当时在民间曾有一首广泛流传的《十二月歌》,对其这样赞颂:“四月里来花满园,回民支队刘震寰,他为百姓求解放,除汉奸打鬼子,对他表弟不容宽。”(《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孟村回族自治县资料卷》)
   
  这满门忠烈的英雄事迹当年曾在当地极大的鼓舞了军民,使得回民支队的兵员得到迅速扩充。
  刘震寰的军旅生涯并没有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而结束。抗战胜利后,刘震寰和回民支队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成立东北回民支队。后按上级要求撤回大后方参加土改运动。1948年9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将回民支队列为二支队,后改称铁道兵二师。1951年,刘震寰率铁道兵二师入朝参战。回国后他来到大西北,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
   
  王军对于上面这些史料中的时间、地点记得十分清楚。他的父亲当年就是刘震寰回民支队中的一员。
   
  王军出生在银川,一直到12岁时,因为父亲想叶落归根,才一家人回到沧州。刘震寰的其他后人现在都在北京。
   
  在王军的印象里,自己的姥爷刘震寰中等身材,特别慈祥,但目光“不怒自威”。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专门留出三四间房来招待老家来的老战友、老部下、老房东、老表亲,并尽其所能给予资助。甚至王军后来回到沧州参加工作了,竟然还能遇到有人跟他说:“我去过你姥爷家”。每年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刘震寰还会给大家出谜语:远看像把壶,近看像把壶,一摸没有嘴儿。而谜底王军至今记着:是把没嘴儿的破壶。王军说,这谜语像是现在的“脑筋急转弯”。
   
  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提起跟着姥爷在一起打仗时候的事。王军也记录下了一些,但一直没有整理。从去年开始,他有意识地着手整理姥爷的经历,以《骁勇回支》为题写出了一部纪实文学,并在一家杂志上连载,至今已经刊登了12章回。  
   
  正是在这种系统的整理中,姥爷的形象开始更加清晰、更加完整地浮现在王军脑海里。他说:“过去佩服姥爷,是听他讲的那些战斗故事,是佩服他有胆有识,打死那么多鬼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姥爷的感受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认识包括“文革”期间的几件事。建国后刘震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领导,在历次极“左”运动中,他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保护了大批民主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和老干部,但后来在“文革”中却自身难保。一次批斗会上,台下的“老部下”们竟然高呼支持刘震寰的口号,这在当时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就是那次刘震寰被打折了一只胳膊。还有去年10月份的时候,一位从宁夏远道而来的老人也让王军一时之间很是惊讶。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当年曾是刘震寰的警卫员,他和爱人的婚姻就是刘震寰介绍的。这次,老人有事去北京,然后专门到沧州,要到刘震寰的墓前上上坟——1971年12月28日,刘震寰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与世长辞;1992年,经上级批准,老人的坟墓迁回家乡。这位当年在这片土地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终于在家乡的土地里享受到了永远的宁静。
发表于 2011-8-6 15: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8-21 15: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的珍藏,都看花眼了!期待将其中的机密解明!先沾吉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