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塞外牧人

[精华] 伊斯兰对科学的解答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15: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五六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认为:进化在生物界是一个事实。达尔文之后,这一理论已得到科学界和知识界的广泛承认。
   
莱·斯·里勒在《有机进化》一书中说:“达尔文之舌,进化论日益得到广泛的支持,以至科学界和思想界已不再怀疑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唯一能解释和剖析创造过程的逻辑方式。”       
 
这一被科学家们支持的理论,是否经过观察或者在实验中得到了证实?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实质上,进化论的论据是极其复杂的,是与相当遥远的过去相联系的,甚至我们根本无法要求对它们进行观察和实验。正如里勒在上面提到的,进化论是解释宇宙现象的一种逻辑方式。而不是经过实验而得到的结论。我个人认为正是这一原因促使阿琵尔柯斯爵士——他是一位最热衷于进化论的辩护者——承认这一理论并非观察或实验的结果,而仅仅是一种信条。他说过:进化论是唯理主义学派中一个最基本的信条。
   
有一本科学词典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所下的定义是:“建立于没有证据的解释基础之上的一种理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科学家们把一种并非经过观察而且也无法予以实验的理论认为科学真理?曼德尔教授在《清晰的思维》一书中提到其中的原因有三个:
    (
)这一理论符合所有已知的事实。
    (
)这一理论提出了对许多只有通过进化的方式才能理解的事物的解释。
    (
)我们还没有一种这样精确并且符合已知事实的理论。
   
如果这些证据足以使进化论成为科学真理的话,那么,宗教具有比这些证据更为完美的明证。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有入鼓吹进化论的真实以及用唯科学主义的观点驳斥宗教时,这决不意味着否认宗‘教论者的论调是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实质上,这一论调是与研究结果相关联的,当同一推理证实纯自然科学的结论时,否认宗教论者们予以接受,而当同样的推理证实与神相联系的结论时,他们就予以否定一一因为与神有关的结论在他们那里不受欢迎。确定事物真相的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断定宗教就是信仰未见的事物,而科学则是信仰经过科学方法观测到的东西。实质上,宗教和科学两者都依赖于对未见事物的信仰,其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本而彻底地确定事物的真相,而科学的范畴则局限于对事物的表现形式和外观现象的研究。然而,当科学进入宗教领域去对事物真相进行彻底而最终的哲学判定时,它所采纳的方法与宗教的推理如出一辙,毫无二致。其实,科学所采纳的方法正是它借以攻击宗教的那种方法。正如阿琵尔·艾丁琴爵士听说:“当今世界的确在同一时期内处于两个不同的侧面之中:一个面是为感官所能察觉到的为大众所利用的普遍通面;  而另一个面则为科学面,其实际运用大都在于空间,它是由无可穷计也无法用肉眼观察的无数电子运行构成的。”阿琵尔爵士更进一步说:  “就这样,我们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它被观察到的外象形式,另一个是它的思维形式,其中思维形式我们不可能以任何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到它的存在。”
   
事物所具有的第一侧面是可以通过科学加以观察约,而且其观察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科学却不能宣称它能观察到事物的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方式就是对事物的各个表象进行观察后提出一种观点。而第二个侧面的问题正是认识和确定事物的真相。科学在这一范畴内的使命只是通过某些已知的事实去探索未知的事实。
   
当一位科学家经过观测搜集到足够的事实证据时,他就感到必须提出一种理论或科学命题,更确切地说,必须提出一种为理性所支持的用来全面的、整体性的解释这些观察结果的信念。当这一信念可以成功而完整地解释所观察到的事物时,这一信念就被定为科学真理。尽管这一信念从没有象我们通过观察或科学测验所观察到的其它事物那样地被观察到也罢。
 
这就是说:科学家也因某一未见事物在思维水平上的存在及其迹象的显现而相信这一未见事物的存在。我们相信的每一条真理在一开始总是一种假设性的命题,直到我们揭示新的事实来证明它的真理性,这时我们对它的信念就加深了,直至我们对这一真理确信无疑。但是,如果后采的观测结果不能证明它的真理性时,我们就抛弃它。在这里最好的例证就是原子的发现,尽管它从未被肉眼观察到,但谁也不能否认其存在,它的发现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正是这一原因促使一位科学家对科学理论作出了如下定义:“理论是阐述已知规律的理性图象。”科学理论的实质:
   
在科学界以业已观察的事物而著名的许多真理实际上并不是经过实际观察的绝对真理。其实,它们只是对某些观察结果的解释和说明。由于感官本身的局限性,所以,任何人的观察都不能被描绘成是完整的观察。因此,所有这些解释和说明都只能被算做是补充性的。它们本身将随着科学观察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苏里凡教授在评论科学理论时说:“这一对科学理论的陈述证明正确的科学理论的含义就是成功地操作命题”。因此,所有的科学理论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今天被我们认为是真理的许多理论只不过是“以我们所拥有的有限条件对观测结果的推断”。直到现在,所谓的科学界对真理的限定仍然是实用主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3-5 15: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还是把他们的解释观测结果的假定命题认为是其价值并不低于“业已观测的事实”的真理。他们不能说:只有经过观测的事实才是科学,除此之外的任何推理理论都因为它不是业已观测的事实而不能纳入科学的范畴。实质上,这正是我们在宗教信仰中所称之为“相信未见”的那种东西。对宗教的信士来说,它只
 
是对还未被观测到的真理的信仰。因此,宗教信仰并不是盲目的迷信,它是对科学家们所观察到的事实的最完美的解释。
   
正如科学家们由于牛顿提出的光粒子论没能成功地解释有关光的一些新现象问题而拒绝这一理论一样,我们拒绝无神论哲学家们的思想,因为他们无法成功地解释整个宇宙的存在。
   
宗教推断真理的方法正是现代科学在证明一种科学理论时分析观察结果的方法。经过对被观测到的事物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识到宗教对整个宇宙存在的解释正是真理,这一解释从未发生过变化,将来世事无论怎样发生变化,宗教对世界的解释将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所提出的理论,有的已被推翻,有的已支成了被科学怀疑的对象。
   
我们的科学观察每前进一步,宗教的真实性变得更加显明,甚至每一次新的科学发现都成了对宗教的证实。
 
在以下几章中,我们将从这一出发点来探讨宗教的立场。

发表于 2007-3-5 15: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5: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大自然证实真主的存在

 

印度南部基拉那的基督教会以这样的题目发行了一本小册子:“自然和科学见证上帝”,我本人也认为这应该是本章再也合适不过的篇名了。
   
的确,真主存在的最大明证就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主的一切被造物,我们从自然界认识到的最可靠的真理要求我们去信仰世界有一个独一的主宰,因为除了信仰真主的存在之外,我们连自身都无法认识并加以解释,更不用说去解释宇宙的存在及其所包含的奇妙的规律和微妙的奥秘,除非我们相信它是由一种具有无限理智非盲目的神奇力量所创造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宇宙现象。一,怀疑论:
   
在思想界,有一部分为数不多的思想家,他们怀疑这种神奇力量的存在,他们甚至相信人和宇宙都没有真实的存在,存在只不过是绝对虚无的代称,除此之外,绝无任何存在可言。
   
如果我们信服了这一思想,那么,毋庸置疑,我们就会对真主的存在产生疑惑,但当我们相信“宇宙是存在的”这一命题时,我们就不得不自然地去信仰真主——我们称之为神奇的创造力的真主。认为宇宙存在来自绝对虚无的信条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是一种荒谬的推断。
   
这种有时以不可知论的外衣出现的对宇宙存在的怀疑论,实质上与真理毫无关系,它充其量只不过是哲学界的一个笑柄罢了。举例来说,当我们开始思考时,那么,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断然证据;当我们走在路上被石块拌倒而感到疼痛时,这一现象就能证明除了我们自身的存在外,我们周围还有一个外部世界的存在。就这样,我们的感官在每时每刻都认识着许多事物,如快乐和痛苦以及酸甜苦辣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每个人证明自已存在于宇宙之中,并且他自己支配着这一存在的明证。如果有人要怀疑他自身及其周围的宇宙的存在,那么,那只能被当作单个的特殊情况,不能以此来拒绝成千上百万大众的亲身体验。我们只能认为这个特殊的人已经消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并且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甚至在争辩中,如果我们承认了宇宙除了只在我们的思想中反映出来外,其本身并不具有实际存在的话,我也不认为这能构成真主不存在的断然证据。总之,这就是唯一认为宇宙的存在值得怀疑的思想派别,我们不难看出其所包含的诡辩、无知和无视现实,其实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当然也就在知识界丧失了被赏识的基础。宇宙存在与创造:
   
一个普通人、一位普通的科学家无论如何都相信他自身的存在,同时也信宇宙的存在,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和科学活动都是建立在这种认识和信仰的基础之上的。
   
从逻辑上说,当我们相信宇宙的存在时,我们就不得不相信宇宙有一位创造主。因为,当我们相信被造物的存在而拒绝承认创造主的存在时,那是毫无道理的。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东西是不经过创造而无中生有的。任何东西无论其体积大小,不论是一件小巧玲珑的东西,还是一个庞然大物,它的产生都有一个原因和动力。那么,我们怎能相信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广阔宇宙是在没有创造主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呢??
   
约翰·斯蒂罗特·梅尔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父亲告诉他对“谁创造了我?”这一问题的解答并不能充分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如果这一命题成立,第二个问题将会接踵而来。那么谁创造了上帝”?罗塞尔认为,这一反问足以拒绝第一个命题的一切意义。
   
我们知道,这是无神论者很早以前就用来否认真主的推理方式。其实,他们拒绝第一命题的真正原因是:如果我们假定宇宙有一位创造者,那么我们将会被迫承认这位创造者是固有而永恒的!!!固有者:创造主或是物质?
   
如果我们假定创造主的固有性,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宇宙的固有性?这种论调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从未发现宇宙的任何特征能证实宇宙自己创造了自己。
   
这一推理直至十九世纪时还有它的市场和引人之处。可是今天,当科学已经揭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时,这一推理所立足的基础已经不攻自破了。这一我们称之为熵律的定律证实宇宙的存在不可能是固有的。因为它告诉我们:物体的热力总是从热力的存在向热力的消失转化的,而不是从低量热力或者无量热力向高量热力转化的。
   
基于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宇宙无法维持运行”的信仰在日益增加。最终有一天,所有.存在物的热力将达到平衡状态,那时,将不再有任何维持宇宙运行和生命延续的力。这将导致一切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终结,这一不幸的结局将会是宇宙生命的猝然完结。
   
从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生命延续的这一根本事实出发,我们就能断然证实宇宙并不是固有的,因为如果假设宇宙是固有的,那么,基于这一定律在很早以前宇宙的能量就应该已消耗殆尽,宇宙早就不应该存活一线生命了。
   
美国动物学家爱德华·鲁瑟尔·凯西里教授在提到这一现代科学证据时曾说:“就这样,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无意中证实了宇宙是有一个开端的。那么这就自然证实了上帝的存在,因为任何有一个开端的东西不可能是自己开始的。它必定需要一个第一动力——创造主”。
   
詹姆士爵士也同样说道:“现代科学相信,热能变化程序将持续进行直至其能量完全消耗殆尽,就现在而言,这一变化程序还没有到达最后的阶段,因为只要热能变化达到这一阶段,我们就绝不会再生存在地面之上,更不用说我们在大地上进行思想活动了。这一变化程序是与时间一道疾速前进着的。从而,它必定有一个开端,宇宙中肯定曾产生了一道工序,我们可称之为“某一时期内的创造”。因此,宇宙不可能是从来就固有的。”
   
对自然界的许多观察证明宇宙并不是固有的,并且证明宇宙有一定的年限。举例来说:我们发现天文学肯定宇宙是处于一种持续的扩张过程中的,一切天体星座和星云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离心运动。如果承认宇宙有一个开端,我们可以对这一现象予以一种信服的解释:最初,宇宙的一切构成成份是相互凝聚为一体的,然后开始了运动和热量转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是伴随着一次发生在五万亿年之前超常性的大爆炸而诞生的。
   
对宇宙有一定的年限这一科学发现的信仰,与否认宇宙有一个创造者是相予盾的。其情形与一个相信宇宙的被造而否认宇宙有一个创造主的人完全一样。正如,有个人虽然承认太姬陵建于公元十七世纪而不是固有的,但却同时宣称太姬陵是没有经过工程师们的设计、工人们的建筑而自有的。二、天体新发现:
   
天文学告诉我们太空中的星星正如整个地球上海滨的沙砾一样,枚不胜数。其中有些比地球稍大一些,但绝大多数都比地球宠大得多,甚至有些星星大得能容纳象我们居住的地球体积一样大的九百万颗星星而有余!!的确,我们的宇宙是极其广阔的,让我们这样来理解其广阔程度吧!设想有一艘在一秒钟内飞行十八万六千英里的太空船,运载着我们在现有的宇宙内做一次环行。那么,这次旅行将需时十亿年。不仅如此,而且我们的宇宙并非一个固体,它在每一瞬间都在扩展,甚至在经过十三亿年后,这一宇宙距离已扩展为原来的两倍了!!这样,这一设想中的超速太空船永远也不会完成它的环宇宙飞行,而它只能在持续扩展的宇宙范畴中没完没了地继续它的飞行!这是爱因斯坦的宇宙论,但它只是一种数据推理,实际上,甚至人无能去理解这一宇宙的广阔程度。
   
当天空晴朗时,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五千颗星星,旦当我们用一般的望远镜去观察时,这一数目就会超过二百万之多。全世界最先进的望远镜在美国国会山的天文观察台里,这一望远镜能观察到上亿颗星星。
   
宇,宙太空是相当广阔的,其中有着不可胜数的星星进行着超速运动,有些在单独的轨道上运行,有些在成双成对地运行,有些在星座中运行,如果你对从窗口进入房间的阳光进行一下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尘埃在空气中运行。如果你对此现象予以最大范围内的想象,那么你就一定能理解一点宇宙中的星星和天体的实况。然而,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极其悬殊的,具体体现在尘埃在运动时彼此不时地发生冲撞。然而,太空中这众多的星星却各自按自己的轨道运行,与其它星星截然分开,互不干涉。正如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由于相距很远,所以,甚至根本不知道另一搜船的存在。宇宙是由许许多多的星星和天体组成的许许多多的星群,这些星群我们称之为星系,一切都在宇宙中进行着无休上的运行……。
   
距我们最近妁天体运转就是离我们二十四万英里的月球的公转,它是绕着地球进行运转的,它在二十九天半的周期内完成一次环地球运转。同样,我们的地球距太阳九千三百万英里,它在轨道上以每小时一千英里的速度在一亿九千万英里的范围内运转。完成这样的一次运转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与此同时,共有九颗星星与地球一道围绕着太阳进行着高速运转,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它在七十五亿英里的范围内围绕着太阳运转。另外,还有三十一颗卫星绕着这些行星运转,除这些卫星之外,还有三万颗小星星组成的小星星系,上千颗慧星、难以计数的流星都在运行。在这一星系的中央就是我们称之为太阳的巨大恒星,它的直径为八十六万五千英里,它的体积比地球大一百二十万倍!!不仅如此,太阳也不是恒定的,更不是停留在某一位置上的,而是与其它所有的行星和小星星一道在这奇妙的体系之中以每小时六十万英里的速度进行着自转……,除太阳系之外,宇宙中还有上千个星系,它们一道构成了我们称之为星系或者天河的巨大星群,这恰如一只庞大无比的碟子,象孩子们做游戏时用的旋转陀螺一样,一切恒星和行星在这只碟子上单独或集体地进行着运转,与此同时,所有的星系也是处于运转之中的,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在其轨道上完成一次运转需时二亿光年。
   
据天文学家们的估计,宇宙是由5 X 10X 5 X 10/14百万个大星系组成的,每个大星系将近有一千亿颗星星。科学家们估计,距我们最近的星系就是银河系。我们在晚上可以看到它象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一样,它占据着方圆十万光年的空间。我们地球的居民距这一星系的中心三万光年的里程,这一星系属于另一个由十七个星系组成的大星系,而这一大星系的直径为二百万光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5: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这一巨大的运转,宇宙还进行着另一个活动——它在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展,正如孩子们吹气时的橡皮气球一样。我们的这个太阳——在进行自转的同时带着我们在银河系的边缘进行运转,它以每秒十二英里的速度进行着脱离银河系边缘的离心运动。而太阳系的各个成员也随着太阳进行着同样的运动。就这样,一切行星按其轨道进行自转的同时,还进行着朝某一个方向的独特运动。其中有些每秒钟以八英里的速度前进,有些以每秒三十三英里的速度前进,有些以每秒八十四英里的速度前进。就这样,一切星星每秒钟都以相当高的速度离开它原来的位置。这一令人惊叹不止的运动是依照一套精细而完整的规则进行的,从而各个星星之间即不发’生冲撞,也不发生运行速度的紊乱。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是非常精确的,甚至在经过数个世纪的时间后,它运转的速度也不发生最小的变化。月亮,在围绕地球运转时,也是准确地固定在一个轨道之上运转的。在每十八年半以后极其精确地发生一次相当细微的变化。
   
其实,一切天体运行都是象地球和月亮一样准确而有字,天文学家认为大星系之间进行着相互渗入的运行,这样,一个拥有几十亿颗运转着的星星的大星系,渗入另外一个同样有几十亿颗运转着的行星的大星系中。然后再从其中完全退出,而在两个大星系所拥有的不可计数的星体之间不发生任何冲撞。毫无疑问,人的理智,当看到这一奇异的体系和精确而陌生的秩序时,毫不踌躇地判断出宇宙绝对不可能是自有的,而是有一种超然的力量建立了这一伟大的体系并且时刻支配着它的运行。复杂的体系:
   
这一存在于宏观宇宙中的体系,同样完整地存在于我们所认识到的微观世界之中,根据最新知识,我们知道原子是一个最小的世界,由于其体积极其微小,我们甚至在放大几百万倍的显微镜下都不能观察到它。这样,相对于人眼最大限度的观察力采说,原子并不是一件东西。甚至可以说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就是这一几乎无法描绘的原子,它完美地包含着在太阳系中存在的那种奇妙的运转体系。原子,实质上是对一组电子群的总称,存在于一个原子内的各个电子并不是互相联结的。相对来说,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距离。让我们来举例说明这一问题:一块由紧紧聚合在一起的许多铁原子组成的铁,其中,电子只占据着整个铁原子总面积的十亿分之一,而其余部分都是空的。如果我们对构成一个铁原子的各个电子和质子加以放大后予以观察,我们将会发现两者之间的间隔大约是 350码之多,对于在尘埃之中的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原子,我们只能想象它的存在。但是,尽管如此,一个电子在原子内的运转空间可以达到一个八英尺大的足球的直径面积。
   
做为原子中负极的电子,是围绕着原子中的正极——质子而旋转的。这些实质上充其量也只不过是游戈于光线中的幻点的原子成份,就正是按照地球环太阳公转时所遵循的规则围绕着其中心进行运转的,甚至由于其惊人的运转速度,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电子在某一特定地位的存在。而只可以猜想它在同一时间内在整个运转轨道上的存在,因为电子是在一秒钟内以数亿倍于其体积的速度围绕其轨道运行的!!
   
这一绝不可能自生的,也无法观察的,更不可随意解释其运行规律运转的体系,如果科学早已经把它当作真理加以接受时,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中求证一个支配着这一机制的设计者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支配着这一电子运行体制的设计者,那么这一机制是绝不可能存在的。
   
当我们看到有人在几秒钟内的时间内接通从伦敦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电话时,我们对复杂的电话线路网络程字惊叹不止。如果电话线路网络的复杂程序使我们惊奇到这种程度,那么当我们看到比这一程序更复杂,更广泛的神经网络系统时,我们将对此作何感想呢?日日夜夜,上百万的信息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从一边向另一边流通,正是这些信息通过大脑使神经网络产生跳动和运行,控制着肺部的活动,  同时也控制着人体其它各个不同部位的活动。假设我们的体内没有这一系统的存在,那么,人体就肯定会是各自为政的大杂烩。
   
这一信息流通系统的中枢就是人脑。人脑中有十亿个砷经细胞。从每一个神经细胞中延伸出许多神经线散布于整个人体。这些线就叫做神经网络组织。在这一组织中有信息接收和释放系统,它们以每小时七十英里的速度运行着。通过这一神经组织的媒介,我们才可以进行嗅、尝,看以及其它一切工作。人体有三千多个味蕾,每个味蕾都有各自连接大脑的专用神经线,我们就是通过这些味蕾来感觉不同的味道的;耳朵里有一万个听力细胞,这些细胞通过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向大脑传递所听到的信息;在每一只眼睛里有一亿三千万个光接受细胞,它的任务就是把所看到的图象传递给大脑。我们全身的所有皮肤包含着感觉网络组织,当皮肤接触到热东西时,有三万个热接收细胞感觉到这一动态并且马上把它传递给大脑;当皮肤接触到冷东西时,有二十五万个冷接收细胞感觉到这一动态;
 
这时大脑已经冲满了它的影响,全身为之而发抖,皮肤运动而扩展,并往上充血,补给热量;当这些细胞感觉到酷热时,热信息就马上传入大脑,这时有三百万个汗腺自动向体外排出冷汗。
   
神经系统有好几个分支,其中一个叫做自动分支。它承担那些属于人体自动产生的功能,例如消化、呼吸和心跳。在这一分支下有两种系统:一个是“交感神经系统”,另一个是“逆感神经系统”。后一个承担自卫和抵抗的功能。但是假设让第一系统自由活动,那么心跳一定会增加从而导致人的死亡;假设让第二系统控制第一系统,那么心跳就会完全停止。这两种系统的各个机构是完全精确、完全平衡地履行着各自的职责的。
   
但当有时两个系统之一的活动有所增加、受到压力或心脏需要暴力行为时,第一系统就占上风,这时心跳和肺活量增大;而睡眠时第二系统就占上风,这时全身就处于平静状态之中。模仿自然:  
   
毫无疑问,人类所制造的一切最好的仪器绝不能与宇宙中的绝妙造化相提并论。因此,模仿大自然的造化今天已成为科学探索的一个命题,科学家们对此予以极大的重视,模仿宇宙的造化去制造先进的仪器。今天,我们发现许多专科研究的领域局限于揭示和利用大自然蕴藏的能量。
   
今天,生态学界正在通过各种方法搜集资料用来帮助解决工程学的难题。利用大自然造化的例证之一就是照相机的发明。其实,照相机的制造是通过对人眼加以机械地
 
模仿而实现的;镜头正如眼睛的网膜,光阑正是眼的彩红,而感光胶卷只是人的眼膜,其中有许多圆锥体的形状和线条反射一切事物。
   
莫斯科大学发明了一种先进的亚声震动检测分析器,这一仪器可以预先搜集情报和监测水灾、地震以及其它类似的自然灾害的发生,它比一般的监测仪器强五倍多,  能在灾害发生之前的十二至十五个小时之间进行预报。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得到这一启迪的?原来他们是苎研究了一种叫做水母的鱼而后对其肢体功能加以模仿的,这种鱼极其敏感,甚至能感觉到超低级的亚声震动!我们可以举出类似的许多其它实例,证实物理学家和科技师们的创造性思维只不过是在自然界中模仿生物。
   
许多过去曾使科学家们感到头痛的问题,自然界很早从前就已经答复了。如果没有人的理智,照相机和电传机就不可能自然产生。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比任何系统复杂得多的宇宙规律是决不可能在没有一种智慧的安排下自然产生的,实际上,宇宙肯定有一个创造者和设计者——那就是真主。人的理智不可能想象一种规律会在没有创造者的情况下产生。那么,我们信仰宇宙有一位创造者并不是不符合逻辑的。相反,否认这一规律有一位创造者倒是不合理的。不然,人类理智没有任何理由否认真主的存在。三、奇妙的宇宙精神:
   
宇宙并不象一个垃圾篓,而是建立在一种奇妙的内在精神之上的。这一精神的产生只有可能来自一种创造了宇宙并时刻支配着它的智慧。
    
一个体系和一种精神绝不可能来自偶然产生的盲目的物质组合。宇宙体系是均衡的,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紧密协调程度是很难用理智去想象的@贾德瓦尔士说: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信仰上帝的人还是不信仰上帝的人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宇宙的产生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那么我们怎样解释宇宙中维持其秩序正常运转的这一衡定规律?”
   
生命在地球上的存活必需许多条件。从数学上说,这一切条件以其特定的比例全部集中在地球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些从数学上讲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一起的条件确实存在于地面之上。这一点使我们确信宇宙的背景有一种超然的智能。正是它,促成了这一切条件的齐备。地球上叹为观止的均衡: 
   
地球是人类已知的最重要的星球。因为它具有这一广阔宇宙中其它星球并不具备的特定条件。地球虽然对我们来说相当宠大,但是在这一广阔宇宙中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原子罢了。现有地球体积的大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生命就绝不可能在地球上存活。举例来说:如果地球的体积与月球相当,也就是说它的直径是现在实际直径的四分之一,那么,它的吸引力不会变为现在吸引力的六分之一,结果正如月球一样,地球不可能吸引住它周围的水和空气。因为月球的引力很小,所以没有水覆盖着它也没有大气层环绕着它。而且,地球引力如果减少到月球引力的程度,那将会导致夜晚严寒而冻僵大地上的一切,白昼炎热而焚烧大地上的一切。
   
地球的体积如果缩小到月球的程度,它将不会吸引住大量的水,而大量的水是地球上维持四季均衡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有位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做“大均衡轮”,同样,它会导致地球大气层的上升并最终消失在空间。如前所述,其结果是地球上必然出现极冷和极热现象。
   
与此相反,如果地球的直径是现在直径的两倍,那么它的现有引力将会成倍增加,那时距地球五百英里的大气层将会收缩到更近的距离,这将会导致每一平方英寸的物体所承受的空气压力从十五埃镑(每埃镑约为4 4 9)增加到三十埃镑,而这样的压力将会对生命产生最坏的影响。   
   
举例来说,如果地球的体积增大到和太阳的体积一样,那么它的吸引力将会增大到现有吸引力的一百五十倍。这时大气层接近地面,其距离从五百英里缩小到只有四英里,而空气压力增大到每平方英寸一吨重的程度,这样生物的产生就绝不可能。从理论上讲,那就意味着在现有的空气密度下每增力口一埃镑的生物的重量变为五百埃镑。人的体积随之减小到一个大老鼠那样大,这样理智就不可能在人体内存在,因为人的理智需要人体内的许多神经组织,而这一组织只有在特定人体体积的状况下存在。
   
我们常常说我们站在地面上,但是更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为我们是在地球上倒立着的,让我们对此加以说明:地球是一颗悬在空中的球,人居住在这个球体上,人们在这一地球上彼此的相对位置是:美国人位于印度人的脚底下,而印度人也位于美国人的脚底下。
   
我们的地球并不是恒定的,而是以每小时一千英里的速度运转着的,这就使我们在地球上的情状如象一颗被置于快速运转着的车轮平面上的小石头,几乎要把它抛向空中。但是地球并不把我们抛向空中,我们被牢牢地固定于地球之上,那么地球是怎样在快速运动的同时拉住我们的呢?原来,地球具有超常的吸引力,它正是凭借着这一吸引力拉住一切东西使它们不致飞散到空中,地球的吸引力和持续的空气压力以一定的比例把我们“拘留”在地球上,就这样,这两种力的运动把我们从各个方向拉向地球。每一英寸物体负荷着将近十五埃镑的空气压力就意味着每个人在他的身上负荷着大约为二万二千八百四十埃镑的空气压力。但是人并不感觉到这一压力,为什么?因为,正如我们在水中游泳的情况一样,空气是从各个方面向人施加着压力的,不仅如此空气——这一由各种气体组合成的一种混合物——具有许许多多的益处,甚至用一整本书也说不尽它的益处。
   
牛顿通过他的观察和体验,得出了一切物体都有相互作用力的结论,但是他无法解释其原因,因此他承认这是一个不可揭示的秘密。
   
卧哈伊特·海德在提到这一问题时说:“当牛顿承认了这一点时,他已揭示了一个伟大的哲学真理,那就是如果大自然没有一个精神,它就不能解释其自身。正如一个死人不能为我们描述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一样。一切自然解释和逻辑解释最终只是揭示了一种目的的存在,因为生命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任何目的。我们可以从海德的说法前进一步,我们可以说:如果宇宙不是置于一个具有超然理智的主宰的管理之下,那么宇宙中为什么会有这种叹为观止的奇妙精神?
   
地球围绕其轨道在每二十四小时完成一次自转。那就是说它在其轨道上以每小时一千英里的速度前进,如果我们假设这一速度减少到每小时二百英里,那么与现在相比我们的白昼和黑夜就会加长1 0倍,这就会导致太阳以其炽热烧毁地球上的一切,其余部分将被夜晚的严寒消灭殆孓。   
   
今天,被我们认为是我们的生命线的太阳,其表面温度高达一万二千摄氏度,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九千三百万英里,这一巨大的间隔是永恒的,  既不增大也不缩小。这,的确值得我们从其中吸取一个伟大的借鉴,因为如果其距离减少一点,那么太阳就接近了地球,假如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现有距离减少一半,那么地球上的纸张马上会因高温而燃烧;假如这一距离增加一半,那么因这一遥远的距离而导致的严寒将会消灭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假如太阳的位置让另一颗比太阳的温度高一万倍的超常的‘恒星来替代,那么地球立刻会变为一个可怕的大火炉。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5: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如此,地球是以3 3度的斜角在太空中运转的,这一点导致了四季变化的产生,由此带来的结果使地球上大多数地区适于农耕和居住。但是,女口果地球不是以这一斜角运转,那么黑暗将会终年笼罩南北两极,海面水蒸汽将南北摇移无常,这样地球只会是冰山与荒漠,这些因素将会使地面上生命的存在成为不可能。
   
如果科学家们关于物质自身组织了这一均衡而有序的体系之推理正确的话,那么这推理多么奇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说:地球是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地球的温度在一开始与太阳完全一样,是一万二千摄氏度,后来逐渐冷却,  因为只有当温度降到四千摄氏度时,氢氧才可以化合。经过化合阶段,地球上就产生了水。就这样,地球表面持续了几百万年的剧烈变化,直到十亿多年以前,地球才形成了现有的形状,这时气体从地球上空走向宇宙太空,其余部分留在地上或变成为水化合物,或被地球上的物体吸收,或仍然以原有空气形式存在于地球上空,其中大多数以氧和氮的形式存在,这些空气的密度是整个地球密度的二百万分之一。地球并没有吸收所有的气体,同样,所有的气体也没有变为空气,但是假如发生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人的生命就不可能产生。即使我们假设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平方英寸的物体承担四十埃镑重的空气压力——产生生命,那么,生命也决不会以现有的人的体形存在。
   
如果地壳比现有的地壳增加十英尺的厚度,那么地球上的氧气将被地壳吸收殆尽。没有氧气,生命就不可能产生。
   
同样,如果海水比现有的海底深度增加一定的深度,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将被引力吸入水中,这样地球上将不会生长任何植物,更不用说生命的产生了。
    
如果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现有的厚度稍薄一点,那么,我们会看到闪亮的流星和陨石会每个夜晚穿破地球的外围大气保护层,坠落在地,球上的每个地区并将其焚烧。这些流星和陨石是以每秒钟四十英里的速度疾行的,结果,它们将把地球上的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全部烧毁。地球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变为一片凄凉的荒地。
   
如果没有地球大气层保护我们免遭这些流星和陨石之灾,那么我们早已是一片灰烬。它们的速度甚至要比枪口发射的子弹的速度高几十倍多。它们的高温足以烧毁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由此可知,我们就生活在这一厚度早已被预定好了的大气层的保护之下,光化射线只以生长植物、产生维他命、消灭毒菌所需要的一定度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
   
这一按需而供的化学平衡现象,不能不说是奇妙至:二。地球上空的大气层是由六种气体组成的,其中氮气占百分七十八,氧气占百分之二十一,而其它各种气体所占的比例很小。大气层每平方英寸对地球保持着十五埃镑的压力,其中氧的压力为每平方英寸三埃镑,而氧的其余部广被吸入地球,占地表所存总水份的百分之八。氧气是地球上一切动物呼吸的唯一生命线,而它只在地球上空存在着。协调与平衡的规律:       
   
这就揭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疾速运行的气体是怎样在保持生命所必需的适当比例的同时凝聚主上空的?
   
答案是:假如空气中氧的比例增加为百分之五十或更
 
多一些,而不是现有的百分二十一的话,那么它的可燃性必定随着这一比例的增加而增大……,空气中氧的比例从 21%增加到50%,这时如果森林中两颗树起火,那么它所带来的巨大燃烧将会在顷刻之间把森林烧毁殆尽!
   
假如这一比例减小为10%,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动物将会逐渐习惯于在这一低氧度空气下生存,但是由于人的体力活动和智力活动是与其所吸收的氧份成正比例的。所以在这种反常情况下,人类绝不可能创造象今天这样灿烂的文明。
   
再假如地球表面现有的氧与以前被地球所吸收的氧一道被地球吸收的话,那么地球上绝不可能产生有感官的生命。   
   
氢、氧、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各种不同的碳气体,共同组合而构成了对产生动物生命和人的生命具有巨大意义的基础。基于此而论,这些气体以极其恰当的比例与生命所必需的一切特殊条件在一个特定的星球上盲目地偶然聚合起来,其可能性不到千万分之一。
   
因此,有位物理学家说:“科学不拥有对事实的任何解释,说这一切的产生是偶然的,那就意味着拒绝和否认数学规律”。
   
有很多事,除非我们承认超然理智在其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否则,我们就根本无法理解和解释它们。
   
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冰的比重比水的比重小得多,可以说水是拥有一定比重的物质,它的比重随着冻结而减小,这一点,对生命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因为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冰是浮于水面的,而不沉入河底或海底。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所有的水定会冻结于河、海和水库之
 =
。冰就象一道屏障一样保护着它下面的水,水就保持着《致冻结的温度,这样鱼类以及水生动物就得以生存。当春季来临时,冰雪就融化成水,如果要不是冰的这一特,三,寒带地区的居民定会遭受许多因冰雪不化而带来的艰难困苦。
   
十九世纪初,有一种叫做“安道西亚”的内皮病,以哼人的速度在美国的森林里蔓延,袭击了昂贵的橡树。甚三有些目睹过遭受这一袭击而被破坏的森林惨象的人 -说:  “这些森林再也没有复活的希望了!
    “
安道西亚内皮病在1 9 0 0年左右从亚洲传入以前,美国森林里再也没有第二种类似于橡树那样能提供昂贵木材的树种了。正因为这一点,它被称为美国森林木材之王
   
现在,美国森林里那一重要的树种——橡树已经绝迹了。但是,另一种叫做鹅掌秋的树很快就覆盖了那些以前被破坏的森林地带。在这以前,这种树只占据着整个森林的一小部分面积,而且它的生长也并不茂盛。
   
鹅掌秋树利用了这一天赐良机进而大量生长,终于取代了橡树。今天,美国的木材商已经忘记了橡树。而鹅掌秋树由于它具有生长快——每年长高六英寸长粗一英寸——和能为各方面提供优质木材的特点而迅速占据了芍场。
   
澳大利亚本世纪发生的许多具有科学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为了保护农场种植园,人们引进了一种特殊的芦苇种在庄园的周围。但是因为澳大利亚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对抗和吃掉这种带刺植物的虫子,这种植物惊人而可怖地蔓延到各地,占据了象英伦诸岛那样大的整个地区,它们袭击村庄和城镇,毁坏农田和种植园。甚至整个农业受到了巨大威胁。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其势如一支强大的军队将要席卷整个澳大利亚而没有任何力量与之匹敌。正在这时,昆虫学家们想出了一种办法,他们竭尽全力终于找到了一种专食这种芦苇的昆虫,而且这种昆虫的繁殖速度也相当快,恰巧澳大利亚也没有任何一种与之敌对的其它昆虫!就这样,没有多久这些小小的昆虫便征服了强大的芦苇的威胁,解除了澳大利亚的燃眉之急!  !  !
   
难道这一规律一一协调与平衡律一一是没有经过超然理智预先的安排而盲目和偶然产生的吗?    精妙的数学定律:
   
宇宙中存在着精妙的数学定律,其形式令人惊叹,使人折服。甚至没有感觉功能的无机物质也不是盲目运行的,而是依照一定的死规律进行的。比如说水这一物质,无论它在这一广阔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它所代表的意义只能是由1 1  1%的氢原子和8 89%的氧原子组成的液体,因此,任何一位在实验室进行对水加热试验的科学家只要空气压力达到7 6 0毫巴,他就可以不用温度计断然肯定沸水的温度为1 0 0摄氏度。如果空气压力减小,我们将需要更小的能量使水达到沸腾的程度进而变为水蒸汽,这时沸水的温度将会降低,相反,如果空气压力高于7 6 0毫巴,沸水的温度将随着空气压力的增加进而升高。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多次实验直至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即使在对水进行加热之前,不看温度计他们就可以预知浮水的度数。假设没有这种能量变换与物质守恒定规,那么,人类永远也无法找到建立他们的科学事业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恒定规律,那盲目性和偶然性一定会主宰着我们的世界。这样,自然科学家们也就绝不会得出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进行某一特定实验就会导致某一特定结果的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5: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素周期律:
   
在化学实验室里,一个学生第一件所观察到的东西就是元素周期律。苏联科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一个标有元素符号的化学元素图表,并把它命名为元素周期表。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已经发现,所以门捷列夫没能填满图表中的所有空格。
   
在这种情况下们捷列夫留下了一些空格。直到后来的科学家们按照门捷列夫在还没有发现这些元素的很多年以前提出的构想发现了它们并补全了这一元素表。这一元素表包含了所有的化学元素及其符号和所处的位置。主要数字的意思就是一个原子核所包含的质子正电荷的特乏数量,这一数量正是一个元素的原子和另一个元素的原于之间的区别之处。举例来说:被我们当作最简单的元素氢的原子中心有一个正电荷,而叫做氮的元素有两个正电荷,锂元素则有三个正电荷。实际上,我们只是因为基于奇妙的数字定律才制定了不同元素的图表。难道世界上还可比我们仅仅知道了十五个正电荷就发现了第1 0 1号元素更好的例子来说明规律的准确性吗?
   
科学家绝不可能把这一奇妙的自然规律称为“元素周羽偶然性”,而只能称之为“元素周期律”。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一切规律和定律必然需要的一个超然创造者和主宰的存在。现代科学不相信真主实际上是对它自己所揭示的科学成果的否定!
   
“公元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一日将发生日食,格兰佛尔 (英国西南部的一座城镇)的居民可以看到日全食的景象。并不仅仅是一种推测,而是天文学家们基于对现有的太阳运转规律进行观察后得出的一种结论。并且他们对这一日食的发生毫不怀疑。
   
可以想象,当我们仰视天空,就会看到枚不胜数的星星挂满了天际,这些天体不知从多少个世纪以前就悬挂在天际,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按照一定的轨道运行,根据它们的运行轨道,我们甚至可以在几个世纪之前就能运算出它们未来将要经过的一切轨道点。的确,宇宙从一个元素到一滴水,以至于遥远太空中的星球,都依照着一个无与伦比的规律而运行,而我们正是在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才演绎出一切科学定律的!
   
牛顿关于天体运行的理论提出以后,两位科学家亚当斯和洛弗莱尔就基于这一理论预言太阳系中存在一颗还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星星,按照两位科学家的预言柏林天文台的观测人员在1 8 4 69月的一个晚上把天文望远镜对准了他们预先指示过的方向,观测人员很快就发现了这颗今天我们称之为海王星的太阳系成员!!!    智慧的结晶:
   
实质上,最不符合逻辑推理,最不符合理性思维的事就是我们相信宇宙及其断然的数学定律是偶然产生的结果!   
   
宇宙中智慧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在必要时宇宙中的许多事物可以由人类的行为来调整,比如说:每一阵风里有7 8%的氮,同样,氮也存在于其它化合物中,这时我们把它称为氮化合物,一切植物吸收氮元素来为我们;哇备营养中的氮成份。要不是这一程序,人、动物以及其它一切靠植物为生的生命都要被饥饿夺去生命。因为任何一种营养植物都依赖这一化学分解而生长。   
 
地球上分解氮的方式只有两种,除此之外,别无办法。第一种就是细菌分解法,它是由生活在深土层中的树根间的细菌来完成的,这些细菌从空气中吸收氮元素并以之制造氮化合物,这样,收获季节过后,氮化合物与树根一起留在土壤中。第二种就是通过空中打雷制造氮化合物。每当空中打雷时,一些氧元素就混合在氮元素之中,雷声过后,氮化合物就以雨水的方式降于田野之中,每年通过这种方式田地很容易获得大约每英亩地五埃镑重的氮化合物,这就相当于三百埃镑硝酸钠。
 
但是,这些氮化合物是不够的。因为经过长期耕种的地,其中的氮化合物已被吸收殆尽。因此,我们发现农民们在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农作季节从一块耕地向另一块耕地转移耕作。本世纪发生了一件相当奇怪的事,随着人口飞速增长,耕地相对减少。由于农作增加而使氮减少,人类面临着饥饿与旱灾的危害。因此,人们在这一危机时刻发明了第三种从空中摄取氮的方式。起初,人们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他们使用了三百万马力的机器进行了在空中进行人造雷的试验,但是收效甚微,只制造出了少量的氮化合物。随着这一试验的进展,人们终于发明了第三种方式,学会了用空气制造氮化合物,造出了化肥。就这样,人们可以为自己提供足够的营养了,如果不是这一发明,许多人肯定会被饿死。这的确是地球人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首次找到了解决营养危机的答案,减少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而在此之前,这些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有许多事例证实宇宙中确实有着一种智慧和精神,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科学知识证实我们已揭示的东西远远少于我们直到现在还未能揭示的东西!尽管如此,人类已经揭示了的东西还是很多的。甚至如果我们想以这些知识的题目编纂一部词典的话,我们将需要一部巨典,即使这样其中许多题目仍然会被遗留在这一词典之外,更不用说读者手中的这本小册子了。
   
人的语言所能描绘的真主的一切恩典和迹象,无论我们怎样加以阐述和详述,都将是极其残缺的,最终我们将不得不心悦诚服地承认我们并没有洞悉这些恩典和迹象,我们所得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实质上,假设一切关于宇宙的知识真被人类所揭示,然后全球人类都坐在一个席上,其中的每个人都完美地具备了一切条件和设施,那么,他们也永远无法编纂这一切。难道这不正是《古兰经》真言的兑现吗?
   
“假如用大地上所有的树木来制成笔,用海水作墨汁,再加上七个海的墨汁,终不能尽写真主的言语。”(《古兰经》鲁格曼章2 8“你说:假如以海水为墨汁,用来记载我的主的言辞,那么,海水必定用尽,而我的主的言辞尚未穷尽,即使人们用同量的海水补充之。”(《古兰经》山洞章重0 9)
   
任何一个有幸去阅读广阔宇宙巨卷中的一篇文章的人,将会叹服这些来自真主的《古兰经》启示的确毫无夸张,它只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简明而符合实际的表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智慧的安排?
   
否认宗教的人是知道我们在以上几页中舒及的宇宙中的奇妙规律、超然智慧以及蕴藏于其中的内在联系的。但是他们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看待这一切,他们没能在其中发现任何关于创造主和设计者的启迪和象征。奇怪的是他们却认为这一切都仅仅是偶然巧合导致的结果。   
   
听听赫克利斯是怎样说的:
   
“如果让六只猴子坐在打字机旁,持续几百万年的时间在打字机上乱打,那么我们不排除在它们所打的最后几页中发现莎士比亚诗集中的一段诗!同样,现存的宇宙,也是物质在几十亿年的过程中盲目运动的结果。
   
实际上,任何类似的论调及其所包含的一切意义都是不着边际的妄语。因为直到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知识都否认有一种偶然巧合在这一伟大宇宙中导致了具有奇妙精神的任何事件。是的,我们知道一些偶然事件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当一阵风刮过来时,它把一些红攻瑰花粉吹向一朵白玫瑰,从而导致了一朵黄玫瑰的产生。然而,这一偶然事件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它所提供给我们的只是
 
例外性的局部答案.因为玫瑰花在地球上的持续存在以及它与宇宙规律之间的奇妙结合,不可能以一阵偶然刮来的风来解释,它可能导致黄玫瑰的产生,但它绝不可能带来玫瑰本身!当我们想以偶然律来解释宇宙时,这一术语所包含的例外性和片面性论断是荒谬透顶的。
   
埃德文·康克林、教授说:“生命的产生是一个偶然事件导致的结果,这种论调就其精髓来说正如我们期望一个印刷厂发生的一次偶然爆炸事件导致一本大词典的编纂成册。”
   
也许有人会说:以偶然律解释宇宙的产生并不是一句废话,而是正如詹姆士·琼斯爵士所相信的那样,它是与纯粹的数学偶然律相一致的。
   
一位美籍科学家说:“偶然论并不是一种假设,而是高级数学理论。它是用以研究我们还不具备断然资料的事物的,它能分辩真理与虚伪,证实某一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能达到对这一事件以偶然的方式发生的可能程度的认识并找出一种解答问题的严肃定律。”
   
即使我们假设物质是在宇宙中自生的,同时假设它的聚合与反应也是自生的(其实我们找不到建立这些假设的基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永远无法成功地解释宇宙,因为另一个偶然巧合阻止我们那样做……,很遗憾:教给我们富有价值的偶然律笑话的数学定律本身否定由于受偶然律影响而产生现有宇宙的数学可能性。科学已经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年龄及其宠大的体积,现代科学揭示的年龄和体积无论如何都不足以说明宇宙是在数学偶然律支配下产生的。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例子来理解一下偶然律:
   
你拿来十个银币,在上面注明一至十的序号,然后把它们装进口袋里,摇动口袋打乱它们的次序。然后试着按数字次序把它们从一到十摸出来,每取出一个银币时再把它扔进口袋,这样你摸到注明第一序号银币的可能性是十次中的一次;摸到第一、第二序号银币的可能性是一百次中的一次;依次摸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序号银币的可能性是一万次中的一次。最后,如果你想成功的依次摸到第一至第十序号的银币的可能性是一百亿次中的一次!  !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柯里斯·莫里松在例举了这一事例后更进一步说:  “我举出象这样简单的例子的目的,只是阐明就偶然论而言,它怎样在很大程度上使事情变得纷繁复杂。”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宇宙的实况,如果这一切真是偶然巧合的产物,那么基于数学偶然律,宇宙的形成需要多长时间?
   
生物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体积相当小但构造极其复杂的复合物。细胞学是专门研究细胞的一门新学科。细胞构成的成份是:蛋白质,它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复合物:碳、氢、氮、氧和硫磺,一个蛋白质是由4 万个这些元素构成的原子!!   
   
宇宙中有一百多个化学元素,遍布于宇宙的各个角落。这些元素在哪种比例上可以用来为偶然律服务呢?仅仅是偶然与巧合可以使这五种元素组合起来形成蛋白质吗?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偶然律演绎出为产生必要的长期运动而所需的巨大物质数量,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完成这一程序所需的遥远期限。         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查理斯·尤京·古瓦博士曾尝试通过数学运算推算这一期限。,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有足够量的物质,导致宇宙偶然产生的可能性是10 x 10100方次中的一次,换句话说,也就是在1 0的旁边加上1 6 0个零!  !这是一个宠大的无法用任何语言表达的数字。
   
通过偶然巧合产生蛋白质的可能性所需的原物质是现有宇宙中一切所存物质的十亿多倍,才能使其运动,喷放!至于这一程序成功地带来结果所需要的期限则是比 10234方年还要长!   
 楼主| 发表于 2007-3-8 15: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蛋白质是由长长的氨基酸系列形成的,在这一形成过程中最危险的就是这些系列互相连接起来的方式,如果它们聚合的形式发生差错,那么它将变成剧毒,而不会成为生命的有机成份。
   
吉·比·里塞斯博士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氨基酸系列聚合的形式和方式大约是1 01 0次方个。他说:这些系列通过偶然方式聚合于枚不胜数的形式中的一个特定形式是完全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产生包含着由上述五种
 
元素构成的4万个原子的蛋白质。
   
请读者一定不要忘记所谓数学偶然律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我们期待的事物在那一遥远的期间完成上述过程后一定要如期产生,它只是意味着在这一期限内,它的产生是可能的,而不是必然的,从另一方面讲,在持续的变化过程后,有可能根本不产生什么结果!
   
这种具有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只有当它变为细胞的一部分时才能享受生命,这时生命就开始产生。这实际上就在我们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相当重大的问题:当蛋白质溶入细胞时,热能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在反宗教的无神论人士的著作中找不到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昭然若揭的事实是这些反宗教者所宣称的主张是以数学偶然律为保护伞的。可是,它连一个单细胞的产生都不能予以足够的解释,它所解释的只是一个细胞中一个小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而蛋白质是一个最强大的放大镜也无法观察到的原子,在我们每一个活人的体内,包含着几百亿个细胞!!
   
法国科学家孔德·杜拉依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写了一篇成功的论文,中心思想是:发生这一可能性所必需的量和度(包括时间、物质和无限空间)要比现有的物质和空间大得多,它所需的时间比地球上生命产生的时间长得多。他认为:现代人所拥有的思维程度不可能想象和规划产生这一变化过程所必需的各种量和度。因为,要以偶然方式发生这种我们所宣称的事件,将需要一个其直径上为 10“光年的宇宙(这就意味着10后面再加上82个零的光
 
年的距离),这一体积实际上比现有宇宙的体积更大。因为,宇宙中距我们最远星系的光只需九百万光年的时间就能到达我们……,这样看来,爱因斯坦关于宇宙扩展的理论永远也不够解释这一假定的变化过程。
   
然而,就这一假定的变化过程本身来说,我们将在假定宇宙中使假定物质以每秒五百万亿频率的速度运动,在 1 0243方次亿年的时间内,才能为我们铺平创造赋予生命的蛋白质产生的可能性的道路。
   
对此,孔德·杜拉依说:
   
“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地球的产生只是在二十亿年之频前,生命——无论其形式如何——只是在地球冷却以后,在10亿年以前产生的。
   
为了力图了·解宇宙的年龄,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他们的研究最后证明我们的宇宙是自5 X 1012方次年以前产生的,而这一时间间隔是相当短暂的,无论如何也不够产生——基于数学偶然律——蛋白质所必需的时间。
   
至于出现了生命的地球,我们已经确切的知道了它的年龄。正如科学家们所相信的,地球原来是太阳的一部分,由于太阳与另一颗巨大的恒星发生了猛烈地冲撞而从太阳分离出来了,从那时起,这个原来属于太阳的组成部分象一颗可怕的火球一样运转在太空中。由于其强烈的热度,生命没有可能在地球上产生。后来经过很长时间,地球开始冷却,硬化和凝聚,直到地球表面出现了产生生命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知道宇宙的年龄,在这一研究中我们所认识到的最佳方式就是对放射性元素的揭示而导致的。电子是从这些元素中以一定的比例经常性地分解出来的。这种分解使这些元素中的电子量变少,直到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为非放射性元素。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随着电子分解而以一定的比例逐渐变为铅,这一比例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酷热、严寒还是高压——都不发生变化。因此,如果我们认为铀变为铅的速度是恒定而不变的,那么,我们的结论是对的。
   
铀块存在于许多高原和山脉,同时,毫无怀疑,这些铀自从地球硬化而形成最后形状以采就是那一山脉的组成部分。在铀块的旁边我们也找到了铅块,我们不能宣称所有的铅都是由铀分解而来的。其原因是,从铀分解而来的铅的重量比一般的铅轻,基于这一恒定原则,我们可以断定哪一块铅是从铀分解而来的,哪一块铅是天然的。至此,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铀的分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它是一开始就存在于山中的,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山本身硬化的时间!       
   
这方面的实验已经证明,科学家认为地球最早的山的硬化时间为十四亿年以前。也许有些人认为地球的年龄比这些山脉的年龄大一倍到二倍多,但是科学实验强烈地否定这种猜测。苏里凡教授认为地球年龄较合理的估计为十亿年。
   
现在,在我们明白了本身没有灵魂的一般物质以偶然的方式为我们铺平产生一个蛋白质分子的道路的可能性将需要百十亿年的时间!那么就让我们考虑一下,地球上这些成千上万种动物、二十多万种植物,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是怎样迅速而惊人地散布于地球上每个角落的呢?我们称作万物之灵的动物——人是怎样从这些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的呢?我不明白,当我们清楚进化论是建立于纯粹的偶然变化的基础之上时,为什么我们还敢于接受这种信仰?数学家帕图经过统计后,得出的结论认为在同一物种中完成一次更新可能需要一百万代。
   
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进化论者所宣称的做为马的祖先的——狗,按照数学家帕图的统计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变为马?!
   
美国有机科学家马林·克利朵尔说得好:
    “
通过偶然的方式,  以正确的比例提供创造所必要的各种因素的数学可能性大约就等于零
   
在本章中,我的论述过于冗长,实际上就是为了阐明偶然创造论的的荒唐和谬误,我根本无法相信蛋白质和原子以偶然的方式产生的可能性。正如人参悟宇宙奥秘时所依赖的理智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一样。无论我们怎样过分地假设宇宙中物质运动所需要的遥远的时间限度,偶然产生论不仅在数学定律来说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具有任何逻辑价值。任何类似的论调不仅是荒唐的,而且是夸大事实的。它的情状正如一个妄称一只装满了水或者咖啡的杯子掉落在地上就能绘制出一幅世界地图的人一样!!我们更可以问一下这人:这大地铺就的天然毯、地球吸引力水、杯子是从哪儿来的,以致于它们产生了这样奇异的偶然巧合?看他怎样回答?
   
生物学家海克尔妄称:“给我空气,水,化学元素和时间,我将创造一个人”。但是,海克尔在他的妄称中忘记或者假装无知,他自己承认需求物质以及物质条件本身就自然推翻了他的主张!
   
针对这一点,前任纽约美国科学院院长柯里斯·莫里松说:“海克尔的主张确实是自欺欺人的:遗传基因、生命的问题、创造人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就是根本无法观察的原子,然后在排列好这些原子后,才能创造具有遗传能力的基因,然后再给他赋予生命。但是,在完成了这一切程序之后,创造出人的可能性还达不到几百亿分之一。如果我们假设诲克尔果真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人,那么他也绝不会把它叫做偶然巧合;相反,他将肯定鼓吹自己创造一个人的非凡能力”。
   
现在,让我们以美国自然学家乔治·爱勒尔·迪菲斯约话来结束这一章:    “如果宇宙可以创造自己,那就意味着它享有创造者的特性。这样,我们将被迫相信宇宙就是上帝,其时,我们也就承认了上帝的存在。但是我们的这个上帝将会是一个怪物:他即是幽玄的,又是物质的!!我宁愿信仰那一创造了物质世界而且本身不是宇宙中的组成部分的主宰,他是宇宙的统治者、管理者和设计者,而不愿接受这些现代的无稽之谈。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20: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后世的明证


   
宗教号召我们去信仰的重大真理之一就是后世的存在,它指的就是除我们生活的现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将在那一世界里过永恒的生活,我们所生活的现世只是考验和磨难的场所,人在现世中的生活有一定的限期。安拉将在宇宙大限采临之时毁灭这个世界,而建立另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新世界,人类将被再次复活,他们的善功和恶行将被真主清算,真主将依每个人在现世生活中的行为予以偿罚。
   
这一观念究竟是正确的还是荒谬的?这一后世有可能产生吗?我们将在本章中.陈述该命题的几个要点。第一点:后世的可能性。   
   
首先,让我们在此研究一下后世产生的可能性,是不是真有些事实和迹象证明这一信仰?
   
的确,后世观念的正确性成立所必备的前提条件就是人类和宇宙两者现有的存在并不是永恒的。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文中予以了阐述,勿庸置疑,人类和宇宙的永恒存在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已毫不含糊的确信了人将会死亡、宇宙将在熵律的支配下最终毁灭的事实,我不知道有任何一条途径可以使人类逃脱这一可怕的结局。 ()死亡的问题:
   
那些不相信第二个世界一一后世的人们,出于人的天.
 
性的驱使,为了抚慰他们自己不安的灵魂,试图使宇宙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因此,他们对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很费劲的研究,妄想找到一条阻止死亡的途径,使生命永存,但是他们很快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每当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新的研究时,他们研究得出的一篇篇论文只是证明死亡的必然性,人类无法逃脱这一厄运。
   
人为什么死亡?对这一重大问题大约有二百多种经常在科学研讨会上提到的答案。其中有:身体丧失了其机能;机体组织的功能完结;神经网络的僵化;运动量少的蛋白物质代替了运动量大的蛋白物质;各联结组织网络的弱化;肠道菌毒在体内的蔓延……,以及其它围绕死亡现象而经常提及的论点。   
   
身体丧失了其机能这一论调对理智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为机器、鞋子、布匹等其它各种东西都在一定的时期后丧失其效用。同样,我们的身体正如我们冬天穿的皮制品一样,经过长时间的老化而丧失其机能。但是,现代科学却并不支持这一论调,因为对人体的科学观察证明,人体并不象动物的皮子,也不象铁制的机器,更不象山脉。实质上,更接近于人体的比拟应该是千百年来在大地表面一直奔腾的河流。然而,谁敢妄称奔腾的河流会老化、弱化、甚至丧失功能?基于此,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林斯·博朗基博士相信:从理论上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人是永恒的;  因为人体内的细胞自成一个有机体系,可以自动保养并修复体内发生的故障!尽管如此,人还是随着老化而死去,至今,死亡这一现象仍然是科学家们茫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奥秘。
    
我们的身体是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的,存在于我们的血细胞中的蛋白质同样是经历着新陈代谢这一过程的,我们身体中的一切细胞都是如此:旧的细胞死亡,然后被新的细胞替代,只有神经细胞例外。科学研究指出:人体的全部血液在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更新一次,同样,人体的所有原子也在几年内转变一次。通过这一点我们得出结论:人体并不是一个僵死的构架,而是象奔腾的河流一样,是一种持续的新陈代谢过程。因此,主张死亡的原因是身体的弱化以及丧失机能的一切论调都是不科学的错误论断。因为在童年时期或青年时期变坏或者毒化了的细胞已经在很早以前就被排出体外了,这样,我们把身体丧失机能作为死亡的原因是毫无意义的。可以肯定,死亡的原因存在于另一个地方,而不在于肠道,体内组织网络和心脏之内。
   
有些科学家断称神经网络的老化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因为它在体内自始.至终,永不更新。如果神经系统的老化是人体的致命弱点这一主张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宣称任何无神经系统的机体应该比有神经系统的机体活得更长,但是,科学实验并不支持这一论点。举例来说,植物并不是具有这种神经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存活的时间很长,然而同样不具备该神经系统的麦苗的存活期却不超过半年。  “阿米巴”菌也不具有神经系统,尽管如此,它所享有的生命期却只有半小时。同样,根据这一主张,具有更完美、更健全的神经系统的高级动物一定要比具有一般的神经系统的低级动物活得更长,然而事实与此相反,因为乌龟、鳄鱼、“巴蒂克”鱼都是属于具有一般神经系统的低级动物,然而,它们却比世上任何动物的寿命更长。
   
所有这一切妄图改变死亡之必然性的尝试和研究都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死亡的可能仍然威胁着人一一人在任何年龄、任何时期都面临死亡,这一点已为历代的人类实践反复证实。尽管人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任何人都找不到阻止死亡的可行办法。
   
阿尔克塞斯·基尔勒博士在其名著《人,那一未知数》一书的《内在时间》一章中长篇论述了死亡这一难题,在叙述了人们在这方面所付出的、但注定要失败的巨大努力后他说:  “虽然人类绝不会获得永生,但他们将仍然抱有一线希望地去探索和追求“永生”,人体构造受一定规律的限制,人类可以使某些器官的物理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甚至可以使死亡延迟一些时间,但是他永远也无能征服死亡。” ()自然现象及其例证:
   
通过对这一事实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世界**的来刍,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小**,这种小**将会有一天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生,甚至将会吞噬地球上的一切文明。
   
向我们警告**可能来临的第一种现象就是地零……,地球内蕴含着温度非常高的一种物质,我们称之为岩浆。当火山爆发时,我们就能看到岩浆喷出地面,这种称为岩浆的物质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地球产生着影响,火山爆发时,它发出巨大而可怖的声响,随之而来的是地表的强烈震动——地震,这一词汇,尽管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它所代表的含义正如古代人的生活一样,仍然是极其可怕的。地震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攻势,然而人类则在这一攻势面前却显得格外脆弱,毫无反抗之力,因为人类不拥有任何方式来抗衡地震。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经常警告人类:人类生活在一种红色的象火一样燃烧着的物质上面,人与它之间的间隔只是厚度约为五十公里左右的微薄的山形地壳。这一地壳,相对于地球来说,只不过是象苹果的果皮一样的薄。
   
地理学家乔治·简波说:“在我们监色的大海下面,在我们住满了居民的文明城市下面,有一个巨大的自然火狱在燃烧,换句话说:我们站在一颗巨大的随时都可以爆炸的烈性地雷上面,一旦爆炸,它将毁灭整个地球。”
   
地震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报纸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在报道着关于地震的消息,由于地理因素,火山多的地区是地震多发区。历史上所记载的最早的强烈地震是发生在一五五六年的中国陕西大地震,这次地震使八百多万生灵残遭毁灭。一七五五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发生的地震毁灭了全城,在六分钟内使三万人丧生,甚至有人说:这次地震波及整个欧洲的四分之一地区。类似的地震还有一八七七年的印度阿萨姆大地震,这次地震被算做是世界地震史上的五大地震之一,它给印度北部的很大一部分地区带来了灾难和毁灭,甚至改变了恒河水的流向,使喜马拉雅山脉之巅的珠穆朗玛峰突然间增高了一百英尺!   
   
其实,这些地震只是**来临场面的缩影。当大地随着恐怖的声响咆啸并炸裂时、当墙壁倒塌时、当坚固的大厦象满天漂零的碎纸一样变为一片片瓦砾时、高原夷为平地而平地变为高原时、当伟大的文明城市在几秒钟内变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时、当城市的大街小巷变为墓场、海中的鱼类在干涸的大地上挣扎时——那只不过是一场象小型**一样的地震罢了。就在此瞬间,人类感到他在自然界的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不幸的是,每当地震的丧钟敲响城市之门时,它总是不发生任何警告和预报就突然降临,而可怜的人们却无法预知它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地震的频繁发生本身就预示着不知那一天世界**会突然降临我们。的确,地震是造物主何时意欲就能毁灭地球的一个活生生的明证。地球外界的情况更何况不是如此呢?在无边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无数巨大的燃烧着的火团在运行,它们就是所谓的恒星,上亿颗恒星在宇宙空间沿着各自的预定轨道进行着无法想象的高速运转。这种运转在任何时间内都有可能转变为一场巨大的无法想象的混撞,在那一可怖的瞬间,宇宙的情景将会象成千上万颗在空中穿行的烈性核炸弹,突然撞在一起发生爆炸一样!实质上,天体之间发生冲撞并不奇怪,相反,奇怪的却是不发生冲撞。现代天文学研究已经充分肯定了天体之间发生冲撞的可能性,不仅如此,人类在很久以前已经在谈论着关于太阳系在与有些天体发生冲撞时葬身宇宙之中的话题。当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想象这种冲撞的发生时,那么我们就能毫不费力地理解我们所谈的这一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这,正是我们在宗教中所谓的大限来临。
   
认定现有的宇宙体系终有一天将会毁灭——这一关于后世的观念,只是意味着今天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一宇宙存在的初级形式,将会有一天以一种终级宏观形式展现出来。大限来临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一个可知的真理,今天我们认识到它发生的可能性,将来我们必定会亲眼看到它成为现实。 ()死后复生: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死后复生的问题。“死后还会有复生吗?”这是一个经常徘徊于现代思想中的问题,现代思想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死后绝无复生可言,因为我们知道生命只在特定物质元素构造的具体情况下才产生,而这种化学构造死后就不存在了,因此,,死后绝无复生之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2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尔斯认为:死后复生是一个事实,并不是一个语言实际意义上的真理。他接着说道:  “对我来说,人在死后的生存是一个强有力的假定。这一假定可以成为一个真理,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证明其正确与否,但我们道路上的主要障阻碍是只有在死后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一种方式对这一命题给予一个断然的答复,因此,我们只可通过推理来解答这一问题。”
   
经过推理后,他发现自己的推理并不支持这一命题的成立。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死后复生不是一个语言实际意义上的真理”。其推理是这样的:
   
“根据神经病学的揭示:认识外部世界并与其产生联系,只有在人脑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才成为可能。然而人在死后,由于脑神经组织系统已经散乱,所以就丧失了产生知觉的一切可能性。” 
   
然而,有一些比这一推理更强有力的推理证实人体内物质原子成份的散乱并不使生命消亡,  “生命”是另一种东西,它是不依赖于它物而自立的,它能在物质原子成份的消亡和转化之后保持自身的存在。
   
我们知道,人体是由称做细胞的原子成份构成的,一个细胞是由许多极其复杂而微小的原子组成的,一般人的体内含有大约26 X 1016次方个细胞,每一个细胞在人体的组成中就象建筑大厦的砖块一样,许许多多的细胞结合起来构成了我们的人体形状。但是,构成人体的细胞砖和建筑大厦的砖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建筑用的砖自从它在砖窟里烧成直到用于建筑大厦,它是僵死而保持不变的。然而,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砖却在每分钟,更精确地说是在每秒中内都处于变化状态之中的,而且我们体内的细胞就象机器的磨损和耗费一样不断地被损耗,但是新的营养随之而来又补充了这些损耗,新的营养为人体提供新的细胞砖,在旧细胞死亡和损耗之后继续维持身体的活力。这样,人体是长期性的自身变化着的,这一点正如长期注满了水的河流,一分钟之前流过的水由于它的流动我们不可能原地再次看到它。因此,河流也是长期性的自身变化着的,然而,很久以来河流仍然是河流,尽管水并没有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身体正如河流一样,受制于一个永恒的运动程序,甚至有时人体内不再有任何一个旧细胞,它们统统被新细胞所代替。这一运动程序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的速度相当快,而人到中年时就明显地缓慢下来。如果我们计算一下细胞更新的平均指数,我们将会得出细胞每十年更新一次的结论。这样,形式上的物质人体的消亡在持久进行着,但是内在的人却没有发生变化。他的知识、习惯、记忆、愿望、思想……一切依然如故,甚至在他一生的每个阶段他都感觉到自己还是几十年以前的自己,他从脚趾到头发丝毫感觉不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了变化。
   
如果人真是随着身体的消亡而消亡的话,那么,他至少必定要受到细胞死亡和人体完全更新的影响,但是我们清楚事实并非如此。这一现实证明“人”或“人的生命”是另一种东西,而不是人体,尽管人体产生了更新和死亡的变化,但生命还是存在的,这一点正如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细胞在人体内进行着川流不息的更新运动!正是这一事实促使一位科学家这样描述人:人本身是自立的,是在系列性的变化程序中保持永恒不变的事物。他认为:人本身是处于变化中的不变物。
   
如果死亡确实标志着人的消亡,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人体每发生一次这样的化学变化后,人已经死了,他实际上是经过死亡之后又一次进行着新的生活!如果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就是说我们在大街上见到的五十岁的行人在他这一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已经死去五次了!如果这个人在身体的全部机体消亡五次以后还没有死去的话,那么我们怎能相信他在第六次死亡时已确实死去,不再重新继续他的生命呢?
   
有些人绝不信服这一推理,他们将会说:理智或我们称之为“人”的那种“精神”存在,并不是另一种物质,只有当身体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时,它才存在,人的思想和愿望正如两块铁相撞产生热一样,只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才产生的。现代哲学强烈否认“灵魂”的存在,詹姆士爵士认为:意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做为一种功能、反应和程序而存在。我们现代的许多哲学家坚持认为:就意识本身而言,它是对外部世界的行为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和神经反馈。基于这一理论,由于身体组织在人死后已经散乱,身体中的神经中枢机构也已不复存在,而正是它负责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与反应,所以死后复生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根据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死后复生说既没有现实根据也没有理论来支持它的正确性。
   
我将对他们说:如果这就是人的实质,那么就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创造一个具有意识的活人的试验。今天,我们很清楚构成人体的一切要素,这些要素在地上,在空间都有。‘我们有能力获取它们,而且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了人体结构的许多奥理,它的结构和神经细胞组织;我们也有许多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他们可以完美无缺地塑造出象人体一样的体型,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试验:如果否认灵魂存在的人们仍然固执地坚持他们的理论基础那么让那些艺术家塑造出几百个象人体一样的体型,把它们安置在全世雾各地的广场上,全球各地的宽敞大地上,然后让我们再着看它们果真能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产生反应而与人一样走路,说话,吃饭吗?      
 
第二点:后世的必然性:
   
让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宗教倡导人们去信仰后世?宗教理论并不象德国哲学家尼采所想象的那样,认为生命象时间一样来临而又消失,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宗教认为生命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后世生活有一个伟大的目的,那就是对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善恶行为予以报酬。当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自始至终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时,宗教的这一理论就显得相当真实了。对人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认识:他的意念,语言和行为。任何人的这三个方面都是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了的,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们的肢体所进行的每一个行为,全被记录在以太之中,当真主意欲时任何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说的每一句话,所进行的每一个善恶的行为,全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内详细具体地被展示出来。
   
有些思想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而后又很快消失,好象它们已经完结,不再有任何存在的痕迹,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们却在梦中见到了它们;或者当我们处于歇斯底里或发疯的状态中时,毫无知觉地提到它们;这些事实断然证实理智和记忆并不仅仅是我们所感觉和知觉到的东西,相反,记忆当中还有许多我们感觉不到的东西,它们具有独立的存在和自立的实体。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我们的一切思想是被完整地保留着的,我们永远没有能力从大脑中抹去它们,科学实验同时也证明人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我们称之为意识的范畴之内,相反,人的思想中的许多其它部分保留于意识之外,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把它们称为“潜意识”或“下意识”。这一处于潜意识之中的部分构成了我们人的思想的主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人的最大部分,如果以冰山做为举例的话,那么可以说冰山的九分之八全部沉于海中,“而只有九分之一浮于海面,正是这些深藏不露的九分之八的成份,我们称之为“潜意识”。它记录和保存着我们的每一个意念,每一个思想。弗洛伊德在他的关于精神分析学入门讲稿第三十一篇中说:“逻辑定律,甚至矛盾转化的规律都不能阻止潜意识起作用,互相矛盾的愿望也同时存在于潜意识之中,其中一个的存在并不使对立的另一个消亡。在潜意识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拒绝这些互相矛盾的愿望的共同存在。
   
我们对所观察到的结果感到震惊:对潜意识的观察攻破了哲学家们所坚持的一切感官和理性行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其程序的主张,潜意识中没有一样东西符合特定时间思想,其中也没有任何标志表明时间的变化和推移,这确是一个令人难解的事实。哲学家们忽略了一个必须予以思考的事实:时间的推移并不能给大脑的工作带采任何变化。从未冲出潜意识的意念,甚至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幻想,实质上都是永恒的,可以保存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就象是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心理学家们今天已经全盘接受了这种理论,那就意味着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切善恶的念头,都被雕刻于潜意识的册子上,永不消亡,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不对它产生任何影响,这一切都不是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不论人自愿与否,这都无所更改。
   
弗洛伊德没能理解这一程序背后所隐藏的原因和动机,这一程序在宇宙这一大工厂中起什么作用?因此,我们看到他号召哲学家们去思考和参悟。
 
但当我们把这一事实与后世的观念加以联系时,我们一定能很快得出结论。这一事实,毫不含糊地证实存在一本完整地记录了人们一切行为的功过薄的可能性,当一个人开始他的后世生活时,他的自身存在将为他在一生中所进行的一切善恶意念和行为作证。   
    “
我确已创造人,我知道他心中的妄想;我比他的命脉还近于他。《古兰经》嗄弗章l 6 ()说话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说话的问题。宗教的后世观强调人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负责任,我们所讲的一切话语,无论是善言还是恶言;无论是赞颂之辞还是怒骂之言;无论用我们的口舌去宣传真理的使命,还是用它去进行撒旦式的教唆;这一切,无一不被记录在一个完整的功过薄之中,  《古兰经》说“他每说一句话,他面前都有天使当面监察。”(嗄弗章l 8这一功过薄在后世审判之日将被展现,对每一个人进行完整的清算。
   
这一可能性并不与现代科学相矛盾,我们的确知道当一个人开口动舌说话时,就在空气中产生声波,正如在静水中投入石块产生水波一样。如果你在一个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只电铃,然后通电,虽然电铃在你的眼前,但你却听不到任何声音。因为声波无法向外传播,它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之内。这些声波在正常的情况下与耳鼓相撞,把这些声波准确地送入大脑,我们通过声波理解的意义就叫做“听力”!
   
科学已经证实这些声波自第一次产生起就永远被保留在太空的“以太”之中,再次听到它们也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的现代科学还无能收回这些声波,或者更准确地说,现代科学还无能控制这些声波,虽然他们从遥远的过去就一直游荡在太空中。科学家们在理论上承认了发明一种接收曾在过去发出的声波的仪器的可能性。正如收音机接收电台发出的声音那样,但是直到现在这一领域并没有被予以特别的重视。在这里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并不是接收旧时的声音,  而是对杂乱而繁多的声音予以区别,使我们能够听清每一个单独的声音。在电台的广播中这一问题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世界上有成千座电台不分昼夜地播放着许多不同的节目,这些节目的声波在空气中以每秒钟十八万六千英里的速度传播着,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我们自然应该听到极其杂乱的声音而什么都不明白,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所有的电台都在不同的波段上广播它们各自的节目。有些用长波,有些用短波,有些用中波。这样,不同的节目就通过不同的波段广播出来,只要你把调弦拧到适当的位置,你就可以听到任何一个电台广播的节目。
   
我们没能发明可以分辩旧时的声波的仪器,否则,我们一定能听到每个历史时期的声音。由此可知,如果能发明必要的仪器,我们在未来收听过去的声音不是不可能的。这就从推理上说明宗教的后世观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宗教认为: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记录下来,清算之日他将为之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