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明功修的外表和内里
“俩以俩海“(万物非主)是“若海尔”(表面),它的名字叫“乃法”,它的意思是革除万物,把心境中的万像都消灭掉。因为万物都不是主,万念俱消了,心海便清净了。万念寂灭就临近了真一(这就是幻灭真显)。
“印拢拉胡”(唯有真主),指真主是单独自立的存在的,这是指要在心上确定真主独一,真主实有,所以它叫做“以斯巴提”,它的意思是指在心志上确定独一主的实有,使真主之光满自己的心志。
常念“俩以俩海,印拢拉胡”(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便是用道乘来磨炼自己心灵心境的象征。如同日月运行一般一刻也不忘记真主的人,便入在圣人的品级,这时,他已经显现真一的德性,在他的意识之中,只有唯一的真一主体存在。而一切的奇迹是从真一发出,来自于真主的本然。万物中只有人类,人类中只有奴辈的心能承载真主。你要知道,人类是肉体躯壳和灵性的双重被造物,幻显必然真灭,而不止一息地打磨心灵,便使他完全返回真一的主体,真一主体的德性就自然而然地显现了。
念它是使修道之人的灵性包过躯体,返回原本的心境。这就是由非主、万物皆幻一边进入真境的近路,称为“近境”。
守部位便是初境,明心尽性返本还原是近境,到达于“雅来推伏”、“雅卡斐”(奥妙之主、料理之主)的一边,即是至境。他从“雅哈斐祖”、“雅沙斐”(护佑之主、医治之主)一边,即是从“唯有真主”一边到达散发真主的慈悯、显示“可拉麦提”(感应、奇迹)于众生一边的品级了,那么他的心境灵性就到达于真主,时刻与真主同在,相同于真主的本然,自然就割去了今生的一切恩爱私欲而一心侍主。返回今生之时,他料理一切人伦的功课,他便在人伦与天伦上,在今生与后世上全美,使心同在于真主的本然。每离一地,就观望朝向的一方,时时心朝向真主,使今世之物世上之事不能分他的心,从全信真主上丢了今生的一切顾虑,心便不能终止记想真主,外表上应酬今生奔忙世事,内心时时与真主同在。一旦真主意欲,他的灵魂便能脱离躯壳游走,他便能做到心到境到,超越时空,返回到过去前行到未来世界。于是,主赐给他以预感,他能预言和知道过去,知晓明暗远近的机密,他已具有了外哩(贤品)的能力。须知,不革除妄念,不从心上割断今生的人,和只要后世而不顾人道的人,是难以全美的。
解明部位的临近转移
要从里到表先须从表到里。这就如同至圣(愿主福安之)念古兰一般,先举意,稍待入静才开始念它。因为心的入静便是心相同于真主的本然。如果心未入静,世事和一切牵挂仍在心上,他的举意也是不虔诚的,因一切的功修都凭着举意,他便没有到达于它。
解明守定部位的念
念是心到意到的意念的念,每个部位上念1000遍,而“盖力布”(心)上是5000遍。从肚脐开始到脑念“俩”(没有),从脑到右肩念“以俩海”(主宰),从右肩到“盖力布”(心)念“印拢拉胡”(惟有真主),并把“台思比哈”(赞词)入在心中。这是夜间暗行的功修。在明扬的功修中,从右肩到“盖力布”(心)念“印拢拉胡”,从“盖力布”到右肩念“俩以俩海”100遍,把“非主”从心中排出,把真主的尊名入在心中,打磨他的心的镜子和灵性的灯罩,使它透亮而照耀于天地之间。至圣(愿主福安之)说:“有一长老,他的光照耀天地之间。”这长老就是武外斯·盖尔尼。因为行道乘之人自立的真光透过心罩和躯壳照亮天地,便是他全美的标识了。
解明“俩”—“以俩海”—“印拢拉胡”
⑴万物都不是自立永存的,不是造化的,而是受造的幻像,只有真主是无始无终永存的。
⑵万物都不是归宿,不是受亲奔的,而是要归一,归落归宿于造化他的主,只有真主才是我们的归宿。
⑶万物中没有一个是我所喜爱的,也不能受我的喜,只有真主是我喜爱的,我是他喜爱的。
⑷万物都不是应受崇拜的,只有真主才是应受崇拜的。在念时,物我全化,自觉自身的渺小暂存,参牾只有真主才是至大的、至伟大的主,以增加敬畏真主之心。
解明闭气念
道长说:“一部分寻求之人,因其闭塞过大,欲障太多,因而命他们闭气念‘印拢拉胡’(唯有真主)1遍、3遍、5遍、7遍、9遍、11遍、13遍、15遍、17遍、19遍或21遍后吐气,念一遍‘穆罕麦顿热苏伦拉席’(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真主的使者),这是叫他们体验死亡,使心灵尝到道乘的味道,希望他们能得到真主的提拔而升高到心到境到的境界。”
解明尝味到渴望
念“俩以俩海,印拢拉胡”(万物非主,惟有真主)100遍,念“穆罕麦顿热苏伦拉席”(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真主的使者)1遍是道宗所传。吐气后之后心境宁静,即尝到道乘的滋味。他不断的进行功修,当真主意欲他达到于渴望之时,他便达到了通一的阶段。于是他的灵性自由了,能在主的意欲之下心到境到。
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是真主的使者
↓(放气)
尝味(道乘)
↓
渴望(通一)
解明道乘的进境
先口念 心念 意念
理念。当人到达于理念之境时,他虽操忙今生,应酬世事,他的心境已宁静了,那就是万念俱无,欲念全消,以心志,以理性,全归于真主,无时不念,无时不记想真主。这就是从舌肉的念,升高到灵性的念。舌肉之念有时、有限、有终止,而灵性的念则无时无限终止。
|
|